无刷新弹出登录窗口

登录关闭

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哲学

都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实,好学校更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好校长,她是鲜活的,有着强烈的生命特征。十年前,有幸在北大旁听,愚钝如我者,也时时惊诧于北大校园鲜活的气息,久久徘徊于未名湖畔,徜徉于红楼之间。听课的内容早就“消化”了,但在燕园生活的点点滴滴至今萦绕于心。
    在今天,教育是个热门话题。但热议的多是教育的是与非,曲与折,对于教育存在本身,怀疑的却不多。虽然也有一些人由于对现代学校教育不满而自办“私塾”不让孩子上学,但这毕竟是少数,成不了气候,也否定不了学校的存在。
    但是,如果仔细推究,现在很多学校存在的充分性,却令人怀疑。我总觉得,现在的幼儿园不像幼儿园,小学不像小学,中学不像中学,中专不像中专,大学不像大学。它们违反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淡化了自身的生命特征,面目变得模糊甚至可憎。
    那么,学校应该是什么?学校当然是一种教育机构,是学生“读书”和“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仅仅是这样,学校没有充分的理由存在。比如,现在一些家长自办的私塾就可以代替学校,甚至远程教育网上学习也可以代替学校。所以,学校的存在应该有更充分的理由,有更多的不可替代性。北京第十一学校校长、“发现学校”的教育专家李希贵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校首先是他们寻找同伴的地方——而不是学习的地方。也就是说,学校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读书和学习。
    著名作家林语堂对学校怀有一种固执的情结,他说:“学堂外观之最重要部分就是一座颓圯古朴苔痕半壁匾额字迹潦倒不可复认的大门,其余一切学堂的房屋树木场所周围亦必有一种森严古朴的气象,使人一跨进大门如置身别一天地,忘记我们一切的俗虑俗冗……”“一跨进大门如置身别一天地,忘记我们一切的俗虑俗冗”这才是学校。当然,学校这份“如置身别一天地”不仅是由学校的围墙、环境营造的,更是由学校的生命特征决定的。
    参观南京雨花台中学时,学校的办学愿景给我很深的感触:把学校办成每个人都向往的学校,每个人都怀念的学校。这一愿景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实,内涵却非常丰富深刻,实现这一愿景实非易事。一所学校的真正魅力在于它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于它别具一格的精神氛围和执着的办学追求。一个人体现出的独特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是他(她)的生命特征所在;一所学校主体成员体现出的独特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则是这所学校的生命特征所在——这就是一所学校的哲学,它是学校全体成员所广泛认同的精神追求,它主导着学校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
    所以,对于学校教育来说,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东西,而是在他们离开学校后能给他们留下多少东西。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好的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精神上的丰富和引导,形成他们独特的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并最终形成他们的人生哲学。
    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说观察社会,你会发现每个人都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有人幸福,有人痛苦。“为何人生境遇差别如此之大?”稻盛和夫从年轻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结果想出了一个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也就是说,人生和工作的结果,要用“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三要素的乘积表示,而不是三者之和。这“思维方式”就是稻盛和夫常说的“哲学”,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想法,一种不一样的想法。而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可能对我们学校完成自己的哲学使命更有启发:对于一个经营者(商人)来说,拥有一份人生的哲学,拥有人文情怀不仅不与经营相悖,而且可以成全经营,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在今天,似乎每一个人都很渴望成功,但对成功的理解十分狭隘,往往局限于发达和发财之类。我们热衷并善于放大、复制别人的发财、发达的故事。但很显然,“发达”或“发财”只有一个功利的小坐标,把人生当作一种资本来经营,这样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只是一种渺小的成功。而“哲学”则是立足于人生全局的大坐标,它告诉人们,真正的成功首先应是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有人文情怀的人,从而让自己生活得有意义,而事业的成功不过是做人的成功的一个自然结果而已。通俗地说,哲学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世界观就是“观”世界,人生观就是“观”人生。我们平时所做之事、所过之生活总是一个局部,哲学就是要我们从这个局部中跳出来,从我们孜孜追求的发达和发财中跳出来,“观”世界和人生的全局。通过“观”全局,我们才能获得一个正确的坐标,用以衡量自己所过的生活有无意义、怎样生活才有意义。所以,在今天强调学校的“哲学”,显得尤其重要。
    是的,在今天这样一个教育日趋功利化、快餐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每所学校更应该有自己的哲学。学校应该通过对学校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对学生的影响和引导,来完成自己的哲学使命,来充分体现自己存在的理由。


热门观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