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师既要掌握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教学方向的理论和技能。目前计算机教师在专业方面有着较高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富有研究精神。但在教学理论,教学技巧、教学常规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欠缺。本文仅就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做出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问题、对策
问题提出:信息教学出发点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定信息技术只是教计算机操作知识,或软件使用方法。这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及其它常用软件使用培训。只有知识教学,没有思维训练的课是肤浅的,绝不是一堂好课。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比较、归纳、演绎等能力在任何学科都能体现,都很重要,在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
对策:在新概念出现时,讲解新界面时,新问题与老问题比较时都很容易进行思维的训练。比如那些地方可以进行训练,训练什么,如何训练,目标定到什么程度,如何取舍等内容都是教学设计中重点要考虑的。
一、树立教学设计观,注重课前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表演艺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包括语速、语调、语气)、提问和回答及对不同回答的再问、评点等课堂反馈都需要设计,需要事先准备。信息技术教学反对上课时说无准备的话,反对离题发挥。特别要注意概念表达的准确性,不用多种角度表达或体现这个概念(变式),临时想找一个例子,但想不出或很不恰当,容易制造歧义理解,从而影响学生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思维。
2、提问前要引起学生在思维上的准备。一般做法是:放慢语速,变化语调,有一两句转折性的短语,让学生在前段学习的思维中跳转到当前问题。必要时重复提问,但又不能简单重复说一次,而应换一种表达,带有一些简单提示或相关内容的话,帮助学生思考。
3、提问要有层次,讲求提问的效率。提问若按作用分,有导入性提问,讲解性提问,巩固性提问;按学生反映类型分,有的提问是估计学生不能准确回答,目的是引起思考,教师自已回答,有的提问是让个别学生个别回答,有的提问是希望大多数学生一起回答,有的提问是逐个提问,直至有学生答出;按提问与回答的形式有质问式,对话式,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追问与联问。教学中应该主动设计提问的方式方法,设计提问的目的,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4、精心设计教学反馈。重点设计问答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发问的难度、问题的清晰度,发问次数与频率,发问后候答时间,学生回答后作出反映的时间,叫答,理答,转问与再组织等,提前做出预案。
5、教学设计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宏观上要设计好各部分所用时间,如何突破重点与分散难点,并在教学中注意把握,挖掘德育目标,落实三个层次教学目标。微观上主要针对重点,设计演示、提问、举例、练习、检测等。
二、要注重并做好课堂组织的各环节,以课堂教学有效、有序为目标。
1、重视信息技术课前组织。开始组织上课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随随便便地开始讲课,而不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已进入安心、准备接受状态。师生问好本是用于组织全班同学进入上课的一个手段,但教师们往往很不情愿或没有认识其作用,流于形式。信息技术课前组织要点是眼神(环视、扫视)、表情(微笑、严肃)、语气(坚定、激昂)、语音(响亮、稳重)。信息技术课前组织以全体学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纪律良好为判断依据。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课堂教学组织要密切注意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延长第一段学习的时间。根据教学实际不断进行学习方式的变换。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已开始散涣,要么想办法让他坚持,要么变换学生的活动方式,无论如何不能漠视之,或以内容没讲好为由继续活动。教师讲,学生听,失去双边活动的情况下教学效率是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对学生不听指令的讨论、打游戏,发出声音扰乱正常教学,暗中破坏或吃零食等行为要严格教育,坚决杜绝。
3、课堂教育结束前,要有课堂小结或讨论,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或回顾要点等,不能在课堂练习中简单结束。
4、无论在多媒体教室还是在计算机机房上课,很多教师觉得应拉上窗帘,以免外面太强的光线影响学生看屏幕。但不能让教室内光线太暗,那样的话,造成一种休闲的气氛,象是在电影院。教室里需要一定的亮度,一般可让没有阳光直射的一铡把窗帘拉开。
三、关于标准课型的时间分配。
信息技术课的课型有很多种,包括教室讲解、多媒体教师讲解、计算机教室实践、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讲练等。主流是在机房上,边讲边练。
下面以计算机教室讲练实践的情况来讨论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根据70%的学时用于学生操作的原则,平均每节应有30%用于操作。一般情况下,第一课时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讲解的时间稍多,设为45%,则第二课时应是15%。一节课以45分×45%<21分。说明第一节课总的讲授时间不能超过21分钟。一般地,讲授时间分为几个段落,设第一个段落超过总时间的2/3,21分×2/3=14分。即第一课时上课起开始讲,最多只能讲14分钟,要上学生进入操作状态,严格在说,为保证70%的操作时间,30%的时间包括讲授和学生其它活动,如看书,回答问题,也包括教师交待任务,讲解注意事项和其它说明。所以一般只能讲11--13分钟,剩下1--2分钟用于提出任务,讲注意事项等。对于初中生,14分钟的时间差不多是坚持做一件事,特别是坚持听讲解的最长时间,再长,注意力开始分散了。第一课时还有7分钟可用于非学生操作的任务,如教师点评,展示作品,再统一讲解,最后总结等。一般情况,下课之前用2--4分钟。课中还有3--5分钟,可分为一次,或两次,最多三次使用。第二课时用于非操作的时间最多是45分×15%<7分钟。一般情况,先简单提一下上节的情况,讲讲有关问题和要求,然后开始练,练当中和课结束前都要有教师的指导。当然有些时候都指导和学生练习同时进行的,不一定让全班学生都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