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彰显校长的专业精神
众所周知,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今天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日益成为实践的过程中,校长专业化的呼声也与日俱增。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也被称作“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内在专业结构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其中,专业精神是校长专业化的核心,校长的专业精神不仅影响其教育行为,同时也影响其管理行为。那么,在课改中,校长该如何彰显其专业精神呢?
必须具备超前意识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带领全体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是认识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成长过程,激发学生内在动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校长应具有教学改革的超前意识,能根据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学校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为了破解班级教学中“一(教师)对多(学生)”最易导致的两大问题:一是疑似学习,通俗地说,有部分学生经常处在 “人在心不在”的状态,滥竽充数;二是虚假学习,即教师只看到 “习得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我校提出了“转变教育方式,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教育方式,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德育模式、管理模式,“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就是其中一项有益的探索。
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
当一所学校处于高位发展时,谋求改革才是克服发展瓶颈的最有效方法。然而,我们面临着既有的老问题,又有发展中的新挑战;既要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又要协调其他方面的改革。因此,作为校长,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来推进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关键,不是孤立存在的,“单打一”抓课改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要保障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必须做好与课堂教学改革相互联系的各项工作。
制定学校文化战略。课堂是学校中最基本的单位,承载着课改的所有希望。聚焦课堂,探寻学习真谛、培育共研土壤、积淀学研成果,使原来教师们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考试”的工作轮回得到创新,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始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这也是我们实施学校校本文化战略的要旨所在。我校校本教研“文化战略”的基本内涵是:以“聚焦课堂”“携手行动”“研修一体”为核心,以“探寻学习真谛”“在教学中反思、培育共研土壤”“实现智慧共享、积淀学研成果”“打造学校品牌”为主线,突出年级联动,强化学科特色,推进学校整体发展,构建具有浓厚韵味的邗江中学课堂文化、合作文化、研修文化,让教师充满智慧,让教育充满思想。
建立人人参与制度。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是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校长是课改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教师是推行课改的主力军。近年来,我校特别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研修、外出学习、邀请专家作讲座,从理性认识到课堂实践,都进行了适应课改的各种培训,全校教师基本适应了“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要求。学生和家长也是推行课改不可忽视的因素,就学生而言,关键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把被动的“教着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进而达到“我的课堂我主宰”“我参与、我展示、我能行、我成功”的目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关系,学校各年级定期召开家长会,努力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课改的理解与支持。
以活动推动课改。我校各学科建立了课堂教学改革核心小组,由教研室主任牵头,成员由本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校级领导参与各学科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由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联动的局面。对活动的考核评价也从多维度进行,促使师生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在“样本引路、骨干带动、全面推开”的基础上,学校举行了“邗中杯”课堂教学改革评比活动,每节课都进行录像,教研组教师同步评课,全校教师可以在线收看,参与评课。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践中提升校长的专业水平
校长的办学理念是校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决定着校长的教育行为,指导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着学校的品牌形象。对一所学校而言,办学理念就是“学校之魂”,而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则是校长成功与发展的标志之一。
我校“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间的教学对话与合作活动,强调 “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关系,优化教学活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价值。一是推广优化的价值。“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独特性,经过对教学理论的内化所建构的教学模式,不仅是精练浓缩的,而且具有可行性、典型性和优效性,它不是囿于某一简单的教学方法或个人教学经验,而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形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综合的教学体系,便于教师直观、迅速地把握和领会其本质,便于推广、优化。二是示范引导的价值。“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只是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套路”,并不限制或扼杀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在运用这些“基本套路”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条件或情境灵活调整,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 “变式”。教学模式示范引导功能的发挥,对于教师独立教学、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化、正常教学秩序的建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是系统改进的价值。“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它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具体化,这就为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各种可能,形成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最终超越这种教学模式,以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
2013年12月6日,我校成功地举办了“自主·导学”课堂教学对外开放活动,观摩专家一致认为,邗江中学的课堂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这种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校探索的“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功,校长的办学思想得到落实。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校长的决策力、执行力也大幅提高,校长的专业精神得到彰显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