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校长、专家:
大家好!
上个月我们中国出版研究院组织的数字出版年会,年会主题是"融合.发展--互联网与新闻出版业的对话",在这次年会上,我们就深刻感受到互联网教育的热度:
首先在我们院发布的《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我们看到中国数字出版的强劲增长态势,全年收入规模达2540.35亿元,其中互联网广告、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占据了前三位版块。而作为传统出版最为重要的教育出版,受制于教育的惯性与体制机制,数字化教育出版还处在萌芽阶段,这也可能是在线教育今年才开始火爆的一个原因。
同时在我们年会的分论坛内,许多都与互联网教育息息相关,如:“数字时代的教育出版”,“互联网教育与数字出版”,“在线教育—数字出版新蓝海”,等等议题,一批在线教育公司也开始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数字出版会议中来。这也让我开始深层次思考在线教育中的出版服务,或者说在线教育与数字出版的关系问题。
教育与出版同属于上层建筑,教育早于出版,而当出版一出现,两者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程度的增长催生并发展了出版业,而出版业的产生和发展则更加刺激了教育的扩展,两者既是因果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现在我们许多出版社以教育出版为主,以此来带动其他大众图书出版发展;也有许多教育形态如自学脱离了教室完全依靠出版物来实现自己接受教育的目标,因而教育与出版的关系显得尤为密切。
今天来参加会议的绝大部分是我们有思想、有作为、有强烈变革愿望的校长、主任、老师,是教育系统同志,也是我们出版部门服务的对象,我主要研究的是出版,平常都是与出版业的人交流多一些,今天可以说是跨界了,这也是当下一个热词,我也跨界与我们的老师朋友们交流一下我们数字出版中关于教育出版部分的工作:
我们总局很早提出来的第一个重要概念性产品是电子书包,“电子书包及配套资源数字化工程”是我们总局数字出版的一项重点工程。现阶段,电子书包试点学校不少,也比较热,争议也比较多。本身电子书包定义也有很多,我认为电子书包是以利用电子信息为主的便携式学习工具。一般地整体由教学控制平台,教学终端,数字化核心内容三部分构成。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电子书包从硬件设备角度上讲,是一种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从电子书包教育教学的系统功能架构视角看,电子书包是学生的个人学习环境,个性化、移动性、按需服务的平台。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视角看,电子书包是聚合各种数字化教育出版资源,通过一个账号就能实现任何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找到任何想要知识的泛在学习空间。
简单分解电子书包硬件是电子技术,系统是软件技术,资源是数字出版技术,使用是教育技术。是教育、IT、出版融合的新产品,是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新业态,教育出版新形态。
具体到电子书包的内容出版方面,有数字教材、数字教参、数字教辅三种形态:
数字教材,这是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数字化教科书。它是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网络载体,利用数字技术手段,对新课程标准内容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网络化、数字化学习教材的开发,学生通过数字教材可以直接在线学习、主动探究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的教科书革命。
数字教参是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参考资源浏览与检索服务。是老师在线的教学参考资料,如课件、教案、试卷等教学参考资料。在线数字教参以海量的数据,便捷的检索,实时的更新为老师教学提供帮助。
数字教辅,是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资源对学生辅助教学的工具,全称云计算数字辅助教学材料。传统课堂、网校是主体,数字教辅只是教学的辅助读物,是教学的补充。数字教辅实际上就是纸质教辅的网络化、数字化。
当然这些基于互联网的新形态的教材、教参、教辅产品,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融合了许多的新功能,有的变成在线学习平台、有的变成题库、有的变成学习网站、有的变成视频公开课等等,总之都成为了在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今天来与老师们交流的意义所在,老师们所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如那些发表博客、制作课件、设计课程、开发平台的工作正是我们数字教育出版的内容。因此,我们也希望我们电子书包研发工作老师们能够参与进来,我们的数字教育出版研究成果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我们一起共同打造中国教育的最好未来。
谢谢大家
张立 2014年8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