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新弹出登录窗口

登录关闭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素养的培养

近年来,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人类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阶段,信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并且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道德、情感等心理因素。人们要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素养恰恰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他们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人类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能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反过来,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又影响着中小学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素养的本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心理品质等,其外在表现为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各种挑战,具备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果要对信息素养作进一部剖析,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利用信息系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的操作能力是最基本的信息素养技能。学习者应能够使用操作系统(Windows9598)对系统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选择某一应用软件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如:利用WPSWORD进行字处理,利用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进行远程通讯和查询等。随着学习者操作信息系统能力的提高,逐渐培养学习者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习的需要能够确定在什么时候、到哪儿(现场采集、因特网上)、以怎样的途径(采访、实验、问卷调查、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2.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 

 

在信息的海洋里,既有对社会进步有利的信息,也有大量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信息“垃圾”;既有真实有效的信息,也有虚假骗人的内容。所以,面对海量的信息,学习者必须学会如何评价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因此,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欣赏能力。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从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删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信息的处理、运用能力 

 

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取得的信息都是别人处理的结果或是未经加工的数据,学习者要对它们加以利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处理。因此,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运用能力。 

 

概括说来,学习者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四个层面: 

 

(1)信息、数据的分类能力。学习者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以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的分类,并以恰当的形式进行排序。 

 

(2)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学习者能设计、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信息系统。能根据处理数据的需要设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数据库,并把已分类、排序的数据输入数据库中,对设计的数据库加以验证。 

 

(3)对信息系统的评价能力。依据已积累的经验,对所使用的软件工具和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它们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其缺点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的功能,并对它们将来的应用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 

 

(4)信息的表达能力。在社会这个大信息统中,人是以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存在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表达能力。学习者首先能够把信息处理的结果通过适当途径(EmailBBS)传送出去,其次能把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运用的过程形成报告,并能进行报告。 

 

4.信息论理道德 

 

学习者在运用信息的时候,对社会和他人要负有高度的责任感,使自己的劳动不危害他人的利益,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如:不传播淫秽信息和计算机病毒;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未经作者同意不要拷贝或下载他人的信息;与他人交流时,及时回复信件(Email)等。 

 

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育技术学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类的学习过程和现有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能够使得人类学习达到最优化。归纳起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者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时,普遍感觉计算机知识相比其它学科的知识要难学一些。因此,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具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这一点,对于信息技术的初学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作为教育技术学核心的教学设计,应采用系统的方法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内容、活动和评价进行综合的分析,做出合理的规划。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生一定的信息素养。由于中小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所以在中小学各个阶段信息素养培养有着不同的目标,学习的内容、活动的安排也存在差异。小学生的认知主要靠形象思维,表象、行为、动作方面的认知能力比较强。因此,小学生除了学习信息的基本常识外,应重点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键盘、鼠标的操作,利用操作系统(Windows9598)管理文件,使用Web浏览器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收发Email等。抽象逻辑思维在中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除了使中学生具备比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应重点培养他们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例如: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学习一门高级语言,使用数据库或电子表格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索引,能够设计简单的个人主页等。 

 

认知心理学派的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有着从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的特点。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编排应注重从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形成一个从顶向下的知识体系,在每一部分采取由浅人深、由易到难次序展开。 

 

2.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学科必须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现有的课程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适合于当前的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改革的趋势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二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学校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这样,学校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难以提供一定的课时给新开设的学科。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如学习数学不仅要掌握一系列数的概念和计算能力,还要学习调查和推理的方法,交流的手段以及学习过程的观念。 

 

3.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了环境与氛围 

 

现代教育技术重视教学设计,更重视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学校不但要从学习者学习信息技术的层次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要从学习者应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培养其信息素养。这就为学习者营造了优良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同时也创造了浓郁的信息文化氛围。 

 

中小学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习者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技能。学习者可以在网络上分组讨论、交流,进行协同学习,培养学习者之间合作共事的能力;学习者使用电子邮件、新闻组、聊天室、虚拟环境等Internet上的工具与教师进行自信的交流与讨论,实现网上辅导和网上答疑;可以利用文件传输(FTP)资料库下载和上传输据,文档,利用电子表格和数据库统计有关数据,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中小学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校园的信息化教学和管理,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法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现有的教学媒体资源(素材光盘、资源数据库,Intemet上大量免费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PowerPoint)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管理人员在校园网上运行多媒体教育网络信息平台,可以进行教师与学生的管评、学籍与成绩管理、教务管理和图书资料的管理等,实现学校办公的自动化。学校有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有利于培育中小学生敏感的主动的获取信息的意识。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因素,因此,教育有关部门应组织培训中小学教师。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教师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自己能设计、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并根据教学需要应用于教学任务。二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素养的环境,让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素养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教师的这种评价的方法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信息素养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趋势呈现三种模式: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和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 

 

多媒体技术使得信息的呈现更加形象、生动、逼真,扩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超媒体是一种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它组织信息的方式是网状结构,与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有相似之处。学习者使用由超媒体技术组织的教材,可自主地进行多种学习路径的开放式和探索性学习,充分发挥联想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这种特性有效地支持了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提高了学习者学习的效率。 

 

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提高,实时交互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够得以实现。学习者利用自己的信息素养技能,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进行协作学习和远程学习。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理解的更深刻,学习思路更开阔,学习方法更多样。利用远程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自主地选择学校和教师进行在线式或离线式的信息交流,拓展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VR)渐渐地应用于教育领域,能够提供给学习者真实控制的感觉。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中能完成虚拟实验,参与虚拟学习和实践活动。这种学习环境的创设,对于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如果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就能进一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 

 

目前,许多学校虽然已经建设了校园网、数字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但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水平普遍不高,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所以,学习者尤其是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极其关注的事情,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热门观点更多…